什么是通勤?通勤本来是日制汉语,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。时至今日,自行车、汽车、火车、甚至飞机,都是我们的通勤工具了,为什么?可能很多人的答案很简单,就是住得实在是太远了。
背景
我来来捋一下,根据百度2020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报告的数据显示,北京平均通勤距离达到了11.1公里,《报告》根据城市90%通勤人口的居住和办公地,勾画出一个"空间椭圆",椭圆的长轴半径即为通勤空间半径,体现了城市需要交通服务支撑的空间尺度。据《报告》显示,目前36座城市的通勤空间半径处于19公里到40公里之间,通勤半径和城市规模基本成正比。其中,北京、深圳、重庆的通勤半径达到40公里,是目前交通系统支撑下最大的城市通勤半径;
大家可以看看这2张图
一线大城市38公里的通勤圈,平均9.3公里,需要41分钟的单程通勤时间
就算住在城区的,平均距离也有7km以上,可以说通勤这个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是一点点。
36个中国主要城市中,有超过1000万(占13%)的通勤人口,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之苦。
问题
我们确实知道通勤大大的影响了生活,那么如果通勤的时间或者方式改变了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呢?
一、通勤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
1、通勤成本:
我们来算一个帐,假如你们公司每天要求工作8小时(含午休),每周40小时的工作,大部分公司会按每个月22.5天来计算,也就是说,每个月的工资,算成小时,时薪=月薪/22.5/8,如果你的平均月薪是18000元,那么每个小时的收入是 =100元/小时。
好,现在我们再回来看看生活时间,国外都很注重这个work life balance。所以你的生活时间也是很宝贵的,代表着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,一个人每天睡觉要算8小时,我们把其他剩余的时间都算做生活时间的一部分的话。意味着你工作一小时换来一个小时的生活。但是事实呢,我们粗略的来算一下,假设你早上9点上班,你的单边通勤时间为一小时,考虑到你最少要计划提前10分钟到公司,避免因为电梯等问题造成迟到;为了赶上地铁、公交你起码要提前10分钟到候车点,着一算下来,每天因为通勤的时间就变成了2小时40分钟了。请注意,我们一共的生活时间只有8小时,现在还剩下5小时20分钟了,我们再来计算下早餐、晚餐、洗漱打扮等基本生活必须,每天一小时20分钟不过分吧。剩下了就剩下4小时了,这4个小时才是你真正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的时间,可以用来和家人交流,享受生活的时间。
我们的生活时间可以增加约50%;试想一下,我们生活的机会成本变成了2/3,如果我们再想深入一点,我们可以在家办公,不用准备去办公室呢?
你可以只需要10分钟的基本准备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中,每天准备上班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,这样子,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平衡看起来就有点那个样子了
回过头来想想,通勤都是为了上班,其实通勤时间某种意义上应该算作上班的一部分时间消耗,于是,通勤大于一小时的图就变成这个样子了
通勤浪费了我们太多时间,让我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太多太多,但这就是现状,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善,相反,可能这个趋势还会有所加剧。
二、通勤大大的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
在这种每天挤公交地铁的通勤现状下,我们工作的幸福感大大的降低了,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,工作本来就不易,每天这样的通勤效率让我们的疲惫又增加了几分,自此人类发明了汽车以后,好像每天都要拼命的奔波一样,据统计,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驾驶2.16万公里(13476英里),等于每天开车约60公里。如此看来,中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,虽然我们比美国的人口更集中,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,不过我们堵车啊,消耗的时间不会少。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,而且这个时间还几乎没法利用,是真的浪费和煎熬,这似乎是工作无法逃避的事情,很多人以及欣然的接受了这种通勤之苦,习以为常,认为是工作的附属属性。这是城市发展必然的结果,我们只能让它成为幸福感的蛀虫。一边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性,另一方面必然带来了一些必须要承担的负面效果。
存在的必然
三、通勤让市政增加了负担,同时带动了公共交通、出租车等大量就业机会
这一切,看起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,通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,又带走了什么呢?除了我上面说到的,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选择,带走了一部分幸福感,在我们整个社会又有多少影响?这个以后我有时间再详细讨论,今天只提几个方向:
1、通勤量的增加,让市政增加了负担,公共交通、道路规划等都是不小的工程,可以看看公共交通数据;
2、另一方面,同时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,市政建设项目增加,公交公司扩大,出租车、网约车都大量的增加,这个可是不小的就业机会啊,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每天数以十万计的人在道路上来回奔跑。那将会变成什么样子,你们觉得是好还是不好呢?
3、我先说我的观点,我认为是通勤的时间是没有必要的,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中,通勤的时间是大大的浪费,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,于是,我准备来谈谈未来,我们是否可能减少通勤时间,缩短通勤距离,甚至消除这种车来车往的通勤之苦。
改变
四、谈谈如何改善通勤带来的问题,未来会有多少可能
1、加快通勤速度,通过公共交通、道路优化、自动驾驶、地铁提速、智慧道路改革等
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可能性,我在这块也有蛮多思考,查询了相关专利,还有很多技术和想法没有人涉足,未来大有可为,先简单的介绍下,以后有机会我可以针对每一个主题单独分析。通勤提速主要可以从两个方向去改进,一个是车速,对于普通汽车可以通过自动驾驶,专用车规划等提高速度,构建智慧道路,实现车路协同,干线急速形势,采用分布式调度,试想一下,每一辆车从出发点到目的地都是经过预先演算的,这个速度可以提高多少,就像火车和飞机航线一样,计算好你估计几点而已到哪里,还有智能汽车的出现,车不再是简单的代步,而会变成我们的第四空间,当自动驾驶成熟了,车不再需要驾驶,你可以在里面做很多事情,这个时间就是可以利用的了,不再是等待。说到轨道交通,我们就要说下地铁(轻轨)大家都知道,现在地铁是每一公里多就有一个站,而车速可以从80-120km不等,以深圳为例
就以一号线为例,全程41公里,平均耗时68分钟,30个站,平均一个站1.3公里,这个速度怎么看都不足地铁最低速度80km/h,而只有大概45km/h呢?因为地铁每一个站都要起步加速、减速、停车等待上车,然后再开始加速,经常还没加速起来就要减速了。我们是否可以在这里做文章呢,你上网去搜,会发现有很多人谈论这个问题,甚至还有很多专利文献,比如接驳车厢之类的,这个在火车和高铁上都有人讨论,但是大部分没有进行精确计算和成本考虑,不是太现实。但是作为一个喜欢科技的ITer,我也做了一些研究,其实还有一些路子没人西挖,我们很多东西是可以进行全面改革的,我这里先提一个概念,永不停息的地铁,把所有地铁设计成环形不停车的模式,对车站和乘坐方式做一定的改变,每个人一个小车(座位这么大就可以了,自带同车传感器和动力装置),进站后在小车上面设置好你的目的站,车站会智能分配列车和站台给你,地铁和站台会有一个高差,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部分势能,让你通过滑轨加速,在用自带的动力进行调节,可以方便的和匀速运行的列车进行同步,然后挂载到列车上,带你到下一个站点,同样利用惯性原理,将你轻松的送到地面;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,一方面可以提升地铁的运行效率,快速到达目的地,另一方面节约能源,地铁在启动和刹车的时候都会消耗较多能源,而匀速运行就完全不一样了,况且我们还可以利用部分重力势能,小车在站内或者车上静止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充电,几乎免维护。当然了还有很多细节,比如案件机制、购票机制,如何实现无人运行,这些我都有比较细致的方案,以后会找机会说清楚。
另外顺便说一个一个更方便和轻便的交通改善也可以考虑,当然,这个不解决速度问题,只解决方便性和徒步困难,我们现在主干道都有较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,可以考虑对灯杆进行改革,建设一套类似观光车的悬挂式小车用于代步,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占地,对现有环境没有太大改动,只需要在人行道边上打桩,缆绳或者轨道悬挂牵引装置,用比步行略快的速度可以悬挂一个承重100kg的简单小车就可以了,有人走累了随时可以路边等待一个小车,即可观光,又可以代步,而且比不行速度略快,还避免红绿灯危险等,不过这个造价比共享单车略高,我也会把细节公布出来。
2、减少通勤量,提倡在家办公、就近办公、商住一体等方案
讲了交通提速和改进,这都是在不改变通勤量的情况下的措施,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设想,那就是减少通勤量。既然通勤那么痛苦,想要加快速度又那么难,我们何不想想直接减少通勤量呢,这里有多种方案,我简单说几个大家比较能接受的,第一就是允许一部分人在家办公,我们都知道有一部分工种,只要有电脑,有网络,在哪里办公关系其实并不大,那么,如果公司和员工可以协商好,制定相关的一些规则,实现20%的人在家办公是完全可能的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大家思想的认可,最终70%以上的人应该可以在家办公,偶尔去公司聚会参加活动就行,试想一下,仅仅这一项,路上的交通压力就完全没有了。有的人说家里环境不行,太吵了,家人干扰,没有书房等等,这些都是可以慢慢解决的,退一步说,我们还有一个方案。那就是商住一体化,新的小区可以考虑配置一定比利的办公空间,家里没有书房的就到小区的公共写字楼去上班就好了,就像学校的图书馆一样。以后基本都是云电脑的时代,在任何地方有电脑联网,基本都一样。所以,这个也是可选方案。
这里提到的两个方向,都需要企业和政府配合执行,带来的好处,除了个人通勤问题,其实企业的写字楼成本也可以响应降低,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、大家的工作时间、生活时间都会变多,当然了,这个会和之前提到的利益有关,比如出租车、公交公司,他们是不是要裁员了。还有政府的土地规划,商用、住宅的用地规划等都会有变动。这个以后再仔细讨论,总的来说,能看到的,肯定是各种的好处,相信未来会更好。
3、通勤的消亡、大量在线沟通,带来通勤减少、办公室减少、排放减少、住宅宽松化
上面提到的地铁、在家办公、商住一体等,都有很多问题,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达成呢,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行动都离不开利益的驱使,我们可以谈谈做这些事情的好处,对谁有利,简单从几个方面让大家去思考一下,第一、个人层面,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通勤上面,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,提升幸福感。不过个人在这件事上面起不了太大的决定性作用;所以,第二、我们要谈谈商业公司,现在是科技巨头引领世界的时代,我们如果充分发挥远程办公,减少通勤等技术,会带来科技飞速的发展,比如5G的低延时应用、VR技术、视觉计算,这些可以考虑在家里部署一个虚拟办公室的环境,由商业公司来运作,和甲方企业进行对接,形成虚拟办公环境,再者云服务商的虚拟电脑、虚拟应用等,都可以很好的推动企业走网络办公路线,提高可靠性。这方面可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。第三、地产和政府,这方面就意义更重大了,一个城市的环境,绿色环保指标指数级提升,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来做城市规划,让城市更美丽,建筑不再需要集中在一环二环这种中心地带,可以分布到城市的任何地方,可以根据环境来设计社区。所以,最根本的是政府和开发商能带头做这个事情。好处今天肯定是数不完的,阻碍也是数不清的,但是谁也阻挡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,不是吗,只要有这个可能性,就会有人朝这个方向使劲。后面我会把我想到的一些方案具体实施写出来。
(视频同步发布:https://youtu.be/w-WE4c6YAcs
文章评论